《数字人文》创刊仪式暨北京数字人文国际工作坊

2019年12月14日周六,《数字人文》创刊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。刘石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数字人文门户网站、九歌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系统、奎章阁古典文献资源导航系统。


yishi


2019年 12月 14日 周六

《数字人文》创刊仪式

地点:图书馆报告厅

8:30-9:00 签到

9:00-10:10 创刊仪式

主持: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明君教授

主编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石教授介绍缘起 9:00-9:10

主编、中华书局顾青总编辑致辞  9:10-9:20

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规划处处长洪波先生致辞  9:20-9:30

顾问、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李中清先生致辞 9:30-9:40

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致辞  9:40-9:50

编委会主任、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致辞 9:50-10:00

编委会主任彭刚副校长、顾青总编辑颁授聘书 10:00-10:10

10:10-10:30 合影 茶歇

10:30-11:50 主题报告

主持:主编、人文学院刘石教授

主编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茂松教授致辞  10:30-10:40

项洁,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教授  10:40-10:50

数位人文与研究议题发掘

Grace Fong(方秀洁),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  10:50-11:00

透过女性视角的历史研究:《明清妇女著作》数位档案与数据库

王兆鹏,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  11:00-11:10

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构想

张耀铭,《新华文摘》杂志社编审  11:10-11:20

数字人文的价值与学术共同体构建

王晓光,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  11:20-11:30

面向人文学术的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倡议

刘炜,上海图书馆副馆长 11:30-11:40

数字人文科学化路径前瞻

陈静,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11:40-11:50

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数字人文

12:00 午餐

地点:甲所

数字人文专题报告

地点:图书馆报告厅

主持:编委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李飞跃副教授

14:00-15:10 第一场

简锦松,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 14:00-14:10  

数字人文与现地研究

Hilde De Weerdt(魏希德),莱顿大学中国历史教授 14:10-14:20  

Digital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: Milestones and Key Challenges

王涛,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 14:20-14:30

数字人文的现状与趋势:从个案研究到平台建构

陈松,巴克内尔大学东亚研究系副教授 14:30-14:40

“大数据”与“深文本”——兼论数字人文时代的产学研合作

郑文惠,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 14:40-14:50 

新视域、新方法、新范式

朱剑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编审 14:50-15:00

数字人文与期刊发展

苏真(Richard Jean So),麦吉尔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 15:00-15:10 

Digital Humanities: North America to China (and Back)

15:10-15:20 茶歇

15:20-16:20 第二场

王军,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 15:20-15:30

国际数字人文进展研究

郑永晓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 15:30-15:40

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古籍辨伪学

聂华,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 15:40-15:50

图书馆与数字人文:新视野中的角色重塑与服务创新

徐永明,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 15:50-16:00

智慧数据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

陈定家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  16:00-16:10

科技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转向漫议

尹小林,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 16:10-16:20

《国学宝典》学术应用举例

16:20-17:00 提问与自由发言

17:00 散会

17:00-18:00  《数字人文》编委会

地点:图书馆报告厅

出席人:全体到场编委及编辑部成员

主持人:副主编桑海

18:30 晚餐

地点:甲所

2019年 12月 15日   周日

数字人文工作坊

地点: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

9:00-9:30 工作坊开幕

地点: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未央厅

刘石主编、孙茂松主编为顾问、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颁发聘书

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致辞

9:30-12:30 工作坊

(每位发言人15-20分钟,每场评议10分钟,自由讨论10-20分钟)

平行论坛A

地点:人文社科图书馆格物厅

主持人:方秀洁

9:30-11:00 第一场  评议人:魏希德、项洁

陈松  (巴克内尔大学)

再论宋代士大夫的“地方化”问题——从CBDB数据看两宋之际统治精英的转型

尚闻一  (伊利诺伊大学厄尔巴纳-香槟分校)

基于数字化方法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再探讨:中晚唐科举记录的案例研究

诸雨辰、胡韧奋、李绅  (北京师范大学)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目录分类再审视——基于文本自动聚类的方法

李惠  (上海图书馆)

裁书叙心–古代书信网络的构建与分析

11:00-11:10 茶歇

11:10-12:20 第二场 评议人:刘炜

刘方喜  (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)

算法批评与重嵌:人文社会科学介入AI实践的有效路径

Spencer Stewart、赵薇  (芝加哥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)

比较文学研究与数字基础设施:以“民国时期期刊语料库(1918-1949),基于PhiloLogic4”的建设为例

许超  (南京师范大学)

先秦时代的语言网络 ——以左传词共现网为例

12:20-12:30 自由讨论

 

平行论坛B

地点: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 

主持人:陈静 

9:30-11:00 第一场 评议人:  徐永明

朱本军  (北京大学)

对数字人文规范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——以“中国历代印鉴规范库”为例

高树伟、郑政(北京大学)

基于文本分析的类书事目研究——以《韵府群玉》《永乐大典》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为中心

唐宸  (安徽大学)

天象模拟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

许可  (华东师范大学)

战国楚简文字形体讹变的数理分析

11:00-11:10 茶歇

11:10-12:20 第二场  评议人:郑文惠

刘京臣 (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)

守正出新:数字人文研究的基本遵循

姚达兑  (中山大学、北京大学)

重审过去,朝向未来:以数字人文的成果重释“歌德与世界文学”一案

汤俏  (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)

数字人文路径中的网络文学研究:借鉴与可能

王贺  (上海师范大学)

“数字人文”的想象力——几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平台、模式与基础设施的省思

12:20-12:30 自由讨论

平行论坛C

地点:人文社科图书馆未央厅

主持人:姜文涛 (浙江大学)

9:30-10:40 第一场  评议人:王涛

邱伟云  (山东大学)

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两种史学研究路径:计量史学与计算史学的异同

郑泽芝  (厦门大学)

可视化技术在资源建设中的应用

严程 (清华大学)

期刊、工作坊与未来实验室:清华数字人文的多元实践与未来展望

10:40-10:50 茶歇

10:50-12:20 “未来学者”专场  评议人:邱伟云、严程

张宇浩  (南京大学)

个案研究与宏大叙事之间的“数字”桥梁——以英国内战行军与驻扎研究为例

尹倩  (上海大学)

接受·整理·生成——“数字人文”视域下文学研究方法转型的初步探讨

王慧萍  (北京师范大学)

古文机器翻译研究

李琪  (北京语言大学)

时代精神:历史文本关键词提取与解读——基于二战后《人民日报》文本的实践

12:20-12:30 自由讨论

12:30 闭幕  

地点: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

孙茂松教授做闭幕总结

12:40 午餐

地点:甲所



分类

焦点关注


登录 注册